欢迎来到行读 • 全域研学服务平台

各地动态|亲子研学,开启国风文化探索之旅

12月7日,和平区妇联联合长白万象汇启动“儿童友好 研创未来”——沈阳市和平区“乐学家庭”亲子研学项目,进一步发挥“万象儿童友好商圈”作用,优化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提升儿童友好成长空间。 在市、区妇联的指导下,“万象儿童友好商圈”成立以来,通过各类社会角色体验课、非遗文化公开课为辖区儿童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儿童文化产品。本次研学项目以“国风研学——敦煌寻境之旅”为主题,是在寒假期间面向儿童开展的系列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壁画手作、竹编篾趣、手鼓再创等敦煌文化遗产的制作体验,加强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浓厚儿童和家长的家国情怀。 首场研学活动“敦煌彩画·壁画手作”在15名儿童的画笔下着色开启。授课老师介绍了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以及壁画中九色鹿、飞天等常见图案和故事。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设计画稿,在泥板上绘制轮廓,最后选择合适的颜料为画稿填充颜色、发挥创意。现场的小朋友仿佛置身于莫高窟,化身为小小艺术家,在每一笔颜色填涂中感受敦煌文化瑰宝的赓续守护。 此次“乐学家庭”亲子研学项目将贯穿寒假,不断丰富“儿童友好商圈”内涵,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推动儿童友好的人文环境建设。未来,“儿童友好商圈”将立足提升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提供成长空间,开展更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推动形成积极健康的儿童发展环境,营造“童心同享、友好沈阳”的浓厚氛围。

2025-08-15 10:16:21

科普日活动|苏家屯区科协开展“科技一日游”研学活动

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即将拉开序幕,为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宣传创新文化,9月12日,苏家屯区科协组织青少年及社区科普大学学员70余人走进辽宁省科技馆,开展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研学活动。 青少年体验省科技馆科普设施 在活动展区,青少年们通过亲身体验“地震”场景,掌握了正确的防震避险知识;通过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通过观看急救演示,学习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深海蛟龙展馆中,深刻了解了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在眼健康科普馆里,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和谐中国》的歌声中,看到了一群“翩翩起舞”的机器人,憨态可掬的“舞蹈演员”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整个活动展区充分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增强大家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社区科普大学学员们参观成果展 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们参观了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和现场实物、模型、多媒体、展板的展示,学员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辽宁省陆海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了科学素养。 活动最后,所有人共同观看了电影《北极:冰冻星球》,通过发生在北极这片冰雪王国中人类与动物突破极限、繁衍生息的精彩故事,了解了北极的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增强了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 苏家屯区科协将围绕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居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025-08-15 10:16:21

“少年文化行”激发辽宁文旅融合新动能

新华网沈阳10月31日电(记者姜兆臣)10月30日,辽金历史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这是2024年辽宁省“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据了解,辽宁省自今年5月18日启动“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以来,已经有2000余名师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辽宁文旅融合的新动能。  “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演艺事业交流中心承办。活动依托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优质的文博、非遗、演艺等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了文旅融合新动能。目前“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活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品牌。   “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启动以来,相继举办了“博古通今、不负少年志”文博主题研学;“非遗传承、浸润少年心”非遗主题研学;“艺术之光、点亮少年梦”艺术主题研学;“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红色文化研学等共计30场系列研学活动。目前已走进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大剧院、辽歌大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丹东鸭绿江断桥、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地,内容包括聆听专家讲座、参与研学课程、制作特色文化作品、交流活动心得等,引导广大学生传承历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2025-08-15 10:16:21

有关中小学寒假!辽宁省教育厅最新通知

2025年中小学寒假将至,为确保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12月25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通知,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安全管理、丰富假期生活、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做好中小学寒假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寒假作业总量,提倡布置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议义务教育学校放假时间为1月20日前,普通高中为1月25日前;中小学开学时间为3月1日左右。严禁延迟放假、提前开学,或以调课、调休等名义缩短假期;严禁违规组织学生以班补形式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新学期要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研学资源,加强实践育人,拓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要统筹调配师资,开设多种形式的兴趣班,满足中小学生寒假生活需要。要鼓励中小学体育场馆、图书馆(阅览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在寒假定期向学生开放。 通知强调,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发挥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强化与家庭、社会沟通协作,为学生在寒假期间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2025-08-15 10:16:21

研学游、冰雪游、出境游……沈阳年末旅游消费持续走高

临近年末,旅游消费市场政策利好不断,不论是研学游、冰雪游,还是出境游需求,沈阳都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燃油费下调减轻出游成本 继上个月降价后,从12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再次下调。近日,各航空公司发布消息称,自2023年12月5日(出票日期)起,针对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5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90元燃油附加费。相较于调整前分别降低了10元和20元。 这个利好消息直接刺激了沈城旅游市场的预热,不少旅行社都借机宣传长线旅游项目,某知名旅行社沈河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年终将至,不少用户已提前规划元旦和寒假出游,此轮燃油费的下调,将利好马上到来的元旦小长假以及春节期间的旅客出行,降低出游成本。 免签证制度刺激出国过年 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官方近日宣布,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实现免费签证制度,入境免签停留时间为30天。斯里兰卡免签有效期至2024年3月31日,覆盖春节、冬季度假需求;马来西亚则将免签政策有效期设置为一年之久。 借着这个机会,沈阳涉外旅行社开始大力推销出国过年。有的推出圣诞跨年 欧洲游,大巴车游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家;有的推出南半球欢度春节主题,小年夜出发,在地球的另一侧过个温暖的春节;还有的主打浪漫邮轮卖点,深度游览新西兰,巡航三大传奇峡湾。 寒假来临催热研学旅游 据了解,研学旅行呈现出越来越火的市场前景,不少家长为了避开元旦春节期间的旅游旺季,都打算在12月份,等期末考试一结束,就带着孩子去参加研学游。 据一家深耕沈阳市场的研学机构介绍,今年上线的寒假研学游形成密集,主题丰富,号称寒假第一营的一个研学项目,明年1月10日就从沈阳出发,去往科创之都杭州和魔都上海;春节之前,研学转向敦煌和兰州,去研究沙漠驼铃鸣沙山月牙泉;到了明年2月份,寒假研学的收官站为小状元下江南,古都南京研学五日游。业内人士预计,今年12月至明年春节期间,消费将迎来年内需求新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谷丽红 摄影记者 单兴卓 编辑 李丹

2025-08-15 10:16:21

香港研学团畅游沈阳,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东北研学之旅

2024年7月14日,一架载着期待与好奇的飞机在沈阳桃仙机场降落,40位香港小朋友组成的研学旅游团踏上了沈阳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将开启为期8天的研学之旅,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刘克斌亲自前往桃仙机场迎接,并向每位小朋友赠送定制款2024,春天花正开系列环保手拎袋等欢迎礼物,现场洋溢着热情与喜悦。 在接机仪式上,刘克斌局长与小朋友们亲切互动,共同喊出了“一路向北,沈阳最美”,为这次研学之旅注入了活力与期待。 记者了解到,此次香港研学团的第一站选择了沈阳的工业明珠——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和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公司,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沈阳的工业实力和航空梦想。 在历史文化的探索上,研学团参观了沈阳故宫,这座见证了清朝历史变迁的皇家宫殿,让小朋友们对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随后,他们漫步在满清一条街,亲身体验了满清文化的民俗风情,并通过品尝沈阳的特色美食“八大碗”,感受到了东北饮食的独特风味。 春秋旅游门店店长马英明向记者透露,为了确保香港研学团在沈阳的行程充实且富有教育意义,他们的团队做了精心的准备。导游们提前进行了饮食差异的摸排和调查,并对各个景点进行了深入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引导小朋友们了解沈阳的风土民情,深入体验满清文化。 马英明表示,此次香港研学团的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领略了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也加深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这样的研学旅行,小朋友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东北的烟火气息。 随着香港研学团的到来,沈阳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再次成为了连接两岸民间友谊的桥梁,也让东北地区的风情和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马英明还强调,春秋旅游将继续挖掘沈阳的旅游资源潜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精心策划的旅行线路,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沈阳的魅力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2025-08-15 10:16:20

凝聚统战力量!沈阳沈北新区乐之研学实践基地开工 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中新网辽宁新闻5月16日电5月13日上午,沈阳乐之研学实践基地开工仪式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大丁村顺利举行。作为沈北新区委统战部“光彩兴村”行动引入并重点关注的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大丁村文旅业态,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乡村振兴活力、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探索出新路径。 焦资源优势,搭建沟通桥梁。近年来,沈北新区委统战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契机,发起凝聚统战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光彩兴村”三年行动,搭建统一战线成员走进乡村、服务乡村、扎根乡村的载体平台。 由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亲自带队,先后组织4批次76位企业家深入农村调研座谈,“乐之研学基地”项目负责人刘燕灵原有一家工业照明企业,在一次深入大丁村的调研中,萌生出投资研学基地的想法,随即开始规划实施,区委统战部精准高效的对接为“乐之研学基地”项目的签约落成打下良好基础。聚焦服务保障,确保项目落地。为确保项目落地,区委统战部联合文旅局、街道、村委会形成工作合力,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建设农耕研学基地及配套昆虫博物馆等设施提供帮助,将研学基地项目纳入大丁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修缮闲置的蔬菜大棚、村委会旧址等场地供企业使用,降低企业初创成本,大大增强了企业家发展项目的信心和决心,确保项目顺利落成、开工。聚焦氛围营造,强化典型宣传。 “乐之研学基地”项目作为区委统战部引导企业家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成功案例,将向全区统一战线各领域宣传推广,以企业家敢于创新创业、不忘回报社会的光彩精神,带动更多统战成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路径和举措上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2025-08-15 10:16:20

研学国家政策解读 | 10.还有哪些文件对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问:还有哪些文件对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答: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2020年8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在完成正常的保育、教育教学任务外,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所需的相关便利服务,以及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应由学生或学生家长承担的部分,可根据自愿和非营利原则收取服务性费用。 2020年9月,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科技场馆重要育人作用。 2020年9月,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1年3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围绕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在涉及到学生的“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指标方面,提出重点要考察学生“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 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在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综合评定和网上公示,认定96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规定了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要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要求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挖掘当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优势科技、特色文化以及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认识家乡,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性,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体验过程的设计和指导。 2023年7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定期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推进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各类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避免锦标意识和功利化倾向。 ……

2025-08-15 1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