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水间 探秘喀斯特
课程特色
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珍异宝,清澈见底的水,拔地而起的山,奇妙绝伦的洞,以及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当然还有这清山秀水孕育的人们,以及其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本次“行走山水间,探秘喀斯特”桂林研学课程将带领大家:探南方喀斯特地貌之最;漫步十里画廊,徜徉阳朔西街;赏“桂北有漓江,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美;走进劳动人民的古老智慧之门,传承古村文化的“乌托邦”……在行走山水的过程中,形成对于桂林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更加生动的认知和理解。
研学目标
1.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多主题多维度深度课程设计,以景区、博物馆、古城、古镇为教学场景,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全方位深度了解桂林这座拥有众多奇特地形地貌的名城。以桂林这座中国文化名城的地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风情。
审美情趣:在见到桂林多彩的自然风光、罕见的古老生物化石和神奇的溶洞地貌特征时,培养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对祖国大美山河产生浓厚的兴趣。
(2)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引导学生辩证地认知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辨能力。
勇于探究:走进南边村、十里画廊等,体验桂林独有的地貌风情,初步探索“地理中的生物”,启发思考,形成内在成长的力量。
2.自主发展
(1)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观察桂林岩溶地区的人居活动及生态环境状况,学习桂林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点,了解桂林岩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激发同学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2)健康生活
自我管理:此次研学属于集体出门远行,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实现生活自理。养成合理规划行李物品、资金预算的能力,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社会参与
(1)责任担当
国家认同: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游历和了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实践创新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行前准备
学前置课:
➤研学活动说明会
➤研学课程前置导入
➤研学小组建立
➤研学课题规划
研学出行准备:
➤知识准备
➤物品准备
研学课程前置导入:
➤认真阅读《研学手册》,查阅资料,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角度了解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华,对本次研学旅行有基本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通过主动学习,资料收集,了解本次研学旅行目的地,将自己对目的地感兴趣的点或者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
➤阅读:《桂林通史》、《桂林靖江王府》、《桂林旅游发展史》、《桂林博物馆文集(第九辑)》、《桂林旅行口袋书》、《桂林解读》、《烟雨漫漓江》、《品味桂林》、《丰碑——桂林红色记忆》。
研学出行准备:
➤集体出门远行,生活需自理。提前规划自己的行李物品和资金预算,为营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管”的生活自理做准备,从而在营中更好地开展学习。
➤提前认真学习研学手册里的安全注意事项,为营中安全开展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程安排
天数 |
行程概要 |
早餐 |
中餐 |
晚餐 |
住宿 |
D1 |
高铁或飞机前往—桂林 |
× |
× |
√ |
|
D2 |
地质博物馆-南边村 |
√ |
√ |
√ |
|
D3 |
十里画廊/西街—漓江 |
√ |
√ |
√ |
|
D4 |
城徽象山|东西巷 |
√ |
√ |
√ |
|
D5 |
漓水人家—靖江王城—返程 |
√ |
√ |
× |
|
D1 |
开营仪式 |
【研学目标】 特色破冰与开营,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PBL 学习方法教学及课题发布,贯彻整个研学旅行课程。 【课程1】体验历奇活动,让营员快速破冰,提高团队凝聚力。特色的开营团队建设,通过自我展示与团队展示,来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改变自我。 【课程2】PBL 研学课题任务发布。 |
|
D2 |
驻足一刻 穿越一年 |
【知识卡片】 地质博物馆,坐落在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逸夫楼,属于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围绕生命起源与演化、行星地球、陨石与深空探测、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珠宝玉石、校友情怀和地质学家精神传承等主题设有10个展厅。馆藏实物标本5万余件,其中包括13米长的鱼龙化石,重约3.5吨的南丹铁陨石,珍贵的月球、火星陨石和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种类齐全的矿物晶体,精美的珠宝玉石和来自南极大陆的系列岩石标本等。 南边村,位于桂林市西北的南边村为灵川县定江镇所辖。南边村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界线辅助层型剖面上下出露岩层总厚度180米,基层出露完好、连续,地层界线从一厚约2.5厘米的含腕足类灰岩中通过,剖面岩层属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包括牙形类、头足类、有孔虫、三叶虫、介形类、腕足类、腹足类、瓣鳃类、珊瑚、苔藓虫、棘皮类、藻类、钙球、海蕾等14个门类,是世界上化石门类最多,且底栖和浮游生物共生的剖面,世界罕见。 【课程1】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课程2】恐龙骨骼化石模型挖掘和装架体验或寻找隐藏在身边的古生物化石(可选)。 【课程3】矿物比重、条痕测试。 【课程4】掌握真假陨石判别方法。 【课程5】认识泥盆纪和石炭纪不同的生物化石组合,界线划分依据。 【课程6】了解地层分界的原理和标准; 【课程7】观察和描述泥盆—石炭纪标准剖面的岩性和生物组合。 |
|
D3 |
漫步十里画廊 徜徉阳朔西街 |
【知识卡片】 十里画廊,是桂林市321国道在阳朔城南的一段景观带。沿途公路两旁群山连绵,奇峰林立的地貌,造型别致美观,有圆锥状、屏风状、城堡状、螺丝状等,在蓝天白云笼罩下,倒映在 清澈的荔江河水里,就像舞台上的布景,名师的一幅画卷,途中饱览到的青山晚照、卧龙山、美女观狮、孔雀开屏、金鸡报晓,骆驼过江等景点形象栩栩如生,如上沿途河谷村寨相连,鸡犬相闻,袅袅炊烟,一派田园风光,瑶寨风情,犹如已进入世外桃源,卷入画中之感。 西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不到1公里的阳朔西街,由石板砌成,呈弯曲的S形。街上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游的外国人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中国之最。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 漓江,位于桂林市,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兴坪镇位于阳朔东北部,距阳朔县城25公里,漓江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碧波玉带。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 粉墙乌瓦石板小巷。 【课程1】行走山水间,记录最美的风景。 【课程2】实地观察和认识岩溶地貌两大典型特征之一的“峰林平原”。 【课程1】发现漓江之美,吟诵有关于桂林美景的山水诗篇。 【课程2】实地观察和认识岩溶地貌两大典型特征之一的“峰丛洼地”。 |
|
D4 |
览桂林城徽 赏象山水月 |
【知识卡片】 城徽象山,位于桂林桃花江注入漓江处。象鼻山早在唐代已经是游览胜地,拥有近千年的开发游览历史。象鼻山景点因有一座酷似大象的象鼻山而得名,以其独特的山形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桂林城徽标志。位于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内留存摩崖石刻50余件,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镌刻洞中。水月洞与水中倒影宛如一轮明月,自古有象山水月的美誉,宋代蓟北处士有诗赞:“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2013年9月象山景区获央视新闻频道网络评选的“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 漓水人家,位于灵川县大圩镇潮田河畔,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农业、生态于一身的旅游综合体。这里拥有漓江流域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悠闲的乡村生活。目前景区拥有竹编坊、草编坊、打铁坊、酿酒坊、豆腐坊、腐竹坊、酱坊、榨油坊、布坊、手工皂、龙窑、水磨坊等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桂北民宿和特色餐饮等。村落将漓江流域的传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建筑及环境真实生动的复制进来,并配以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活动及趣味性解说,让同学们既能直观地看到过去又能真切体验传统。 【课程1】了解桂林米粉的故事及其加工制作流程,体验互动。 【课程2】品尝米粉自助大餐。 【课程1】了解桂北传统民居特色,认识传统农耕器具及用途,体验爸妈的儿时玩具。 【课程2】走近民间“守艺人”,体验民间传统工艺:打铁、纺纱、榨油、酿酒、豆腐坊等。 【课程3】主题活动/篝火晚会。 |
|
D5 |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阅尽王城知桂林 |
【知识卡片】 靖江王城,坐落在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靖江王城南北长556米,东西宽355米,占地面积19.78万平方米 ,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恒,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坚城深门,气势森严。整个王城的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营造,中轴线上的承运门、承运殿高大华丽,气势非凡,体现了王权的至上的思想。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 【课程1】通过对“阅尽王城知桂林”的探究,了解桂林历史演绎的脉络。 【课程2】参加模拟科举考试,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程3】闭营总结、升华友谊。 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愉快的研学之旅,温馨返程。 |
活动安排
课程链接
科目 |
年级 |
课程 |
语文 |
二年级下册 |
《中国美食》 |
语文 |
四年级下册 |
《桂林山水》 |
语文 |
五年级下册 |
《刘三姐》 |
生物 |
七年级下册 |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
历史 |
七年级下册 |
《科举制度》 |
地理 |
高中必修一 |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
地理 |
高中必修一 |
《喀斯特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