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主题
“探秘地质奇观,感悟自然之美”
二、课程资源
可可托海拥有独特而壮观的地质景观,是天然的地质课堂。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地质奇观,培养地质探索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可可托海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特征等知识;掌握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标本采集、实验分析等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地质奇观探秘:专业地质导师介绍可可托海地质公园概况及主要地质遗迹。学生实地观察额尔齐斯大峡谷花岗岩地貌,了解“神钟山”等奇特造型形成原因;学习岩石分类、识别特征及地质构造基本概念。
2. 矿物标本采集与鉴定:在指定区域采集矿物标本,导师指导使用地质工具,讲解采集注意事项。回到实验室,借助工具和资料分析鉴定标本,了解矿物成分、晶体结构及用途。
3. 地质科考报告撰写:学生整理考察资料、标本信息,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科考报告,包括地质现象描述、成因分析、个人见解等,培养科学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课程实施
1. 时间安排:建议 3——5天,每天课程 6 - 8 小时,合理安排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访谈法、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师资配备:邀请地质学家、历史学家、专业教师及当地向导组成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五、课程评价
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地质、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手工艺品制作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 作品评价:对学生撰写的科考报告、调研成果展示等作品进行评价,考查其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自我评价与互评: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相互学习。